无节操的竞争下,顾客就是上帝理论被无限放大。然而最初的意思,只是想表达尊重顾客的想法和意见,也是体现商界的礼仪。人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设想别人,在我就是你的条件下,如何能准备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做定位呢?
市场活力奔涌、商业竞争纵横的中国市场迫切需要先进营销理论的支持和引导,但是由于国人对此的渴求和理论背后商业元素的微妙驱动,正使每一个营销理论的引入都在国内引发旋风式的表面普及和吞枣式的生硬套用,当然还有国内众多营销人士的顶礼膜拜,CRM如此,IMC如此,特劳特的“定位论”同样如此。
消费者是傻瓜,这句话可以当成营销的准则。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般是会对事情进行了解,进行深挖。如果没有比消费者更深的认知,那么我们如何引导消费?消费者因为不懂产品,才需要产品,对于未知的东西是敬畏的!认识老妖的人应该都知道,老妖是跟随中国的品牌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包括九牧王西裤的定位都是出自老妖之手。通过多年的研究,定位论究其本质,是因为人的大脑信息储存的有限性以及对简单、独特信息的生理偏好。互联网的发展,也导致了信息泛滥,定位无非就是寻求一个新的点,从而引导消费者认知和消费。
企业需要用定位引导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把营销转化成购买。因此,企业才是消费者的上帝。从实践案例中归纳起来的管理科学中的任何理论都只是切中了真实商战的某个切面,并非指点一切的商业通则,否则就是“理论迷信”和盲从,而理论方面先天不足的国内营销界似乎正处在这样一个误区当中。现在可以看到,企业的定位是针对当前的行业结构、竞争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实力,在此基础上给自己设定一个差异化诉求,并传播给顾客,仔细思索,我们发现定位论其实只有一个概念,既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可操作的方法论。定位只不过是在调查了解顾客大致需求后,紧扣某些需求主题,然后利用自己的创意对顾客进行传播,教育顾客,如果被顾客接受,则定位成功。在这过程中顾客永远不知道他需要什么,只有企业自己去挖掘和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