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荣,周科荣讲师,周科荣联系方式,周科荣培训师-【讲师网】
企业咨询师、企业会销导师、企业商学院顾问、企业股权激励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周科荣:周一老师正能量传播 限制你走向人生自由的7个观念 
2016-11-04 3401
对象
周一老师正能量传播 限制你走向人生自由的7个观念 
目的
周一老师正能量传播 限制你走向人生自由的7个观念 
内容

周一老师正能量传播

限制你走向人生自由的7个观念

能量天使收集



大约在15世纪至17世纪,也就是中世纪末期的时候,一种怪异的“精神疾病”席卷欧洲——很多人相信自己是由玻璃构成的,他们觉得即便是最轻微的身体接触也会使他们“粉身碎骨”的。这种现象在后世被称为“玻璃幻觉”,研究型期刊《精神病学史》(History of Psychiatry)比较充分地记录了这种现象。



在这种信念下,人们非常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调整他们的行为模式,甚至为了避免“粉身碎骨”的后果而拒绝与他人联络接触。比如说,在1561年的中世纪记录里就描述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必须在做站立这个动作前给自己做足思想工作,因为他害怕一旦他之后再要坐下来,他的臀部就会碎裂,所以这个人总是在他屁股后面放一个小坐垫,即便站着的时候也得让坐垫和屁股放在一起”。另一个饱受此苦的人是法国的查理六世国王,他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到他,甚至为了避免自己遭受“碎身之苦”穿上了特制服装。



读到这,你们大概觉得这个所谓的玻璃幻觉非常愚蠢,因为我们知道人显然不是由玻璃构成的。毕竟我们每一天都在产生身体接触啊——从走在大街上的摩肩擦踵,到与人握手拥抱——我们从来也没见谁在大街上突然碎成玻璃渣!所以如果人们基于这种非理性的、误导性的恐惧来过自己的生活的话是多么愚蠢呢。


然而这种信念确实曾经深深地根植在当时欧洲人的脑海中,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他们自己的“真相”。尽管今天我们知道这种人由玻璃构成的信念是错误的,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的脑海里也藏匿着类似玻璃幻觉的这种信念呢?这种信念就算不是错的,也许它正在阻碍着你使你无法拥有理想的生命状态呢?


先别急着回答,先看看我们每天都告诉自己的一些似乎是善意的话吧:

“我不能讲出真话,否则别人怎么看待我呢……”

“我不想接近这个人,因为我的心可能会受到伤害……”

“我不能寻求自己想要的,要是我被拒绝了怎么办呢……”

“我无法对人产生信任,因为我曾经遭受过背叛……”

“我不能追求我自己的梦想,因为万一失败了我会无所适从……”

“我不能做X因为Y会发生……”

“我不能做A因为B会发生……”


事实上,我们和那些中世纪欧洲人的唯一区别在于他们的信念是关于身体接触的,而我们的信念则是关于我们的情感、关系和梦想的!在内心深处,我们害怕自己的感情会遭受伤害,害怕自己会经历心痛,害怕自己会遭遇挫折……我们会“粉身碎骨”,会死亡。


但不幸地告诉大家的是,这些信念并没有比中世纪欧洲人的“玻璃幻觉”更加理性!而且正是这些信念在阻碍你拥有理想的生命状态!下述便是7个亟待从你自己生命里拿开的画地自限的信念:



画地自限的信念1:

“我不能做我最真实的自己,我会被他人指指点点的。”


我经常在Youtube上看奥普拉(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奥普拉脱口秀主持人——译者注)、艾伦·德詹尼丝(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艾伦秀主持人——译者注)等人的视频节目,我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可以通过这些节目汲取他们的智慧。而我也发现无论这个人是谁,也无论他/她所做的事如何的启发人心,似乎总会有那么一撮人不希望让他/她好过,试图打击他/她的精神。比如有关奥普拉的节目,我总能看到有一些诋毁者叫她“肥巫婆”,“又肥又贪财的”,还有“黑人种族主义者”这样的话。有的时候人们会批评她“话太多”,要她“闭嘴”。而艾伦的诋毁者会以戏谑的口气称她为“同性恋(homo)”,会称她是“恶心的gay”,还有人说她是“邪恶的同性恋,违背耶稣的教言,损毁了婚姻的圣洁,将会下地狱”(艾伦是一名同性恋,并且已经和另一名同性恋者Portia de Rossi结婚)诸如此类的话。但如果去仔细了解就会知道,奥普拉和艾伦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取得了成就的人,他们在积极的方面影响着很多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道主义者。


所以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我就会想,哇,我真的为奥普拉和艾伦他们高兴,他们并没有受到这些消极的批评话语的影响。因为如果他们为这些消极评价所困扰,他们就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取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他们为这些评价烦忧,他们就不会为这个世界创造了这样积极的影响了!


看到这样的评论也让我意识到,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棒的人,人们总是会有指指点点的举动。而事实上你也无法讨好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她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观念体系。既然人与人之间差别迥异,为什么总还要去讨好他人呢?就成为你自己,做最真实的那个你,你就足够的好了!你永远也不能取悦所有的人,你需要“取悦于”自己,这是能够使自己的生命充实丰富的方式!


与其取悦他人,为什么不尝试让这些信念进驻你的脑海呢:


“在我的生命里讨好别人从来不是我的工作。”

“就做好我自己;我就是独一无二的。”


让你画地自限的信念#2:“我不能谈恋爱,我会受到伤害。”


画地自限的信念2:

“我不能谈恋爱,我会受到伤害。”


我以前在下意识里就怀有这个信念,尽管我从挺小的时候就会去约会、恋爱,但潜意识里我其实是害怕去爱的,因为我不想要被拒绝,也不想受到伤害。所以,即便我口头说我想要拥有恋爱关系,但事实上我从来没有真正向他人敞开心扉。


其实不幸的是,正是这样的信念才阻碍了我找寻到真爱!可笑的地方在于,尽管我如此汲汲于自我保护,我还是遭遇到了几次令我心痛的经历——一次是在我青少年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尽管每次的经历都很痛苦,但这些经历却让我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智慧,这些经历帮我更深刻地认知自己,更懂得了如何找寻真爱——而正是这样的认识和学习才让我遇见了我自己的灵魂伴侣。



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一直出于所谓保护自己的目的将自己蜷缩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我和Ken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相遇,我也可能无法找寻到我生命的真爱。而如果没有和Ken相遇相恋,那可能会是我生命里最大的遗憾——除非我根本不知道在自己的生命里究竟错过了什么!


要找寻真爱,你需要打开自己,需要允许自己处于那个“脆弱”的位置。尽管你可能会在过程中受到伤害,但这就是在任何爱的旅程里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啊。如果不首先允许自己处在那个“脆弱”的开放的位置,你不可能也没有机会去与别人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连接。如果你出于害怕受伤这种恐惧而不愿意去爱,不愿意真正地打开自己,你只会因此而生活在以恐惧为主的,缺失爱的状态里,在你愈加成熟的时候,你的生活里将充满了“要是那样怎么办”的担忧,充满了遗憾,充满了“真希望我那样做了”这样的缺憾。


与其恐惧受到伤害,为什么不尝试让这些信念进驻到你自己的脑海里呢:

“我可以自由地去爱,因为这就是人本性里的一部分。”

“唯有敞开心扉,我才能将属于自己的真爱吸引进我自己的生命里。”

“那些心痛的经历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懂得爱;而这些懂得能够让我与生命里的真爱相互靠近。”


画地自限的信念3:

“我无法寻求我自己想要的,因为我会被拒绝。”


我记得在我刚开始自己的事业(指Personal Excellence,帮助个人成长的网站,强烈推荐大家前往学习,大量资料免费,译者注)时,为了让别人了解我的服务工作,我必须要主动去联系各种组织,向他们介绍Personal Excellence。我会在未先和他们确定联系的情况下突然地打电话、发邮件,有时候也会直接去他们的办公大楼试试自己的运气。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楚自己联系了多少个组织,但数目绝对是不少的——至少也得有70家吧。


这些组织大部分都没有给我什么有价值的回复。未通知就电话联络的组织会应付地回应我,或者让我给他们发邮件联系,这种反应一般就是在告诉我“不好意思我其实对你的项目不感兴趣,我让你通过邮件和我接触,这样你就不再烦我了。”我的每次尝试大概都有超过95%的几率会得到一个拒绝答复吧——拒绝的形式可能是完全“不回复”或者给一个冷漠的回应这样。现在我很高兴当时这些拒绝从来没有成为阻碍我继续努力的障碍,因为最后我和一家新加坡最大的并且口碑很好的职业门户网站敲定了长期培训的合同(原文作者国籍为新加坡——译者注)。给他们发邮件时,我没期待这家企业会给我什么回复,但最后还是发送了这封邀请合作的邮件,而这家企业不期而至的回应使我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成为了他们的独家培训合作伙伴,我在2011年终止了合作合同,因为那时我决定将自己的事业都集中到网络平台上。


人在生活里总是会遭遇到拒绝的。与其在自己的生命里以各种方式寻求避免拒绝的结果,为什么不学会与它打好交道呢?你需要知道“拒绝”只是这个过程里出现的一个暂时状态,它其实是在告诉你之前的方向可能是有问题的,这样你可以调整你的策略,然后将自己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如果你因为不想被拒绝而不去寻求答案,不去寻求你想要的,这只会让你失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机会。这个宇宙的能量其实是希望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你需要自己为实现创造机会。


与其惶惶于对拒绝的恐惧不敢尝试,为什么不让下面这些信念进驻你的脑海呢?

“拒绝是生命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个“NO”都可以让我离“YES”更加接近。”

“为了得到,我需要先去寻找与询问。”


画地自限的信念4:

“我不能对他人投以信任,以防他们背叛我的信任。”


上小学的时候,我发现我当时最好的朋友虽然声称与我是好闺蜜,但其实一直在背后说我坏话,当和我单独在一起时,她又表现得和我特别亲密。我当时才12岁,那个时候其实内心已经有些自卑了,这个事件又让我对自己感觉更加糟糕。


虽然这个消极经验让我自己的设防更加严重,但在我开始努力地寻求个人成长之后,我意识到对他人设防是无法帮助自己建立起与他人有意义的连接的。尽管这种自我保护会让我避免受到伤害,但它同时也限制住了我,使我无法与人建立起深度的友谊。这也是我再也不会在信任他人上有所迟疑的原因——事实上,情况刚好相反,每次遇见新的朋友我都会给予他/她完全的信任,除非这个人出现了违背信任的举动。而这也是我能够在生命里结识那么多好朋友而且建立了特别好的关系的原因,这也是我能够拥有特别热心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的原因,他们会陪我到欧洲、美国和南非去旅行——即使我们未曾谋面。因为我在PE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这些生命故事与我形成连接——并且给予我足够的信任,让我和他们一起在成长的旅程中相伴。而且面对面相见交谈后也总能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地深入与紧密。


被背叛的滋味从来不好受,但那并不意味着你因此就要将心门向任何人关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与他人建立关系上毫无意义,你不应该因此而失去对他人的信任。如果你因此而不愿意对他人投以信任,这只会成为你与那些特别出色的人相遇的障碍,最后这也会让你处在更加不幸福的状态里。


所以,放开地给予他人信任吧,当然同时也保持智慧,学会和那些背叛你信任的不良分子打交道。把那些不良分子从你生命里拿开,同时敞开自己的心扉,迎接那些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新朋友吧!


与其投鼠忌器,为什么不尝试让这些信念进驻到你的脑海呢:

“每一个人都是值得我的信任的,除非真的被证明不值得这么做。”

“没有信任,我无法和人形成有意义的关系。”


画地自限的信念5:

“我不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我可能会失败。”


在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之前,我也有过那么一小段时间对失败感到担忧。要是我失败了怎么办呢?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会被视为一个失败者,一个毫无用处的人吗?


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这样的恐惧其实毫无意义。首先,通过合适地制定战略、制定计划,然后采取行动,我没有理由会失败。第二,即便我“失败”了(这个失败的定义是在我的储蓄消耗完之前仍然没有取得收入),我总还是可以再回到商业世界(原文作者大学毕业后到宝洁工作,负责品牌管理工作——译者注)里,储蓄更多的金钱,然后一两年后继续追求我的梦想。我总还是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我成功为止。


这样想让我茅塞顿开,从此便可以毫无保留地追求我的梦想了。而事情的进展事实上是很顺利的,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我的事业就有了很大的起色,我到现在也再没有考虑过再回到商业环境里的选择。但即便事情进展的不甚顺利,我也仍然可以重新回到商业环境里,工作几年后再继续追求我的梦想。


失败这个事在今天的世界被夸大其词了,人总是有失败的经历的,没必要把这个事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啊。重要的是当事情与你的预期不符合的时候你所采取的行动。你要问自己,你怎样才能够从失败中去学习呢?你怎样能够把失败转化为成功呢?这些问题才是你在构建自己的梦想时需要询问自己的问题。


与其“望梦生怯”,为什么不尝试让这些信念进驻到你的脑海呢:

“我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任,我要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所梦想的都能够实现,是由我自己来决定采取怎样的措施让事情成为现实。”


画地自限的信念6:

“我没必要成功啊,所以我不追求成功的结果。”


哈,这是一个自作聪明的陷阱。我有的时候就会有各种各样类似的信念,比方说“我不需要那么多钱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啊,那我干嘛要苦苦追求财富呢,”每当这种信念出现,我必须得反思并更正自己。


这种信念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聪明的、理性的甚至让人很信服的“自我辩解”模式,这种“自我辩解”的模式给你提供了一个“为什么你不应该成功”(或者说是,为什么你现在没有成功)的理由,而事实上,成功、拥有财富、成为富裕的人或者成为任何你想要的样子是写在你命运里面的。而且不管你是否相信,唯一能够打破这个圈套的人只有你自己,你要知道你的自我(ego)有无数种方式证明它的存在状态。


打破这种自我限制的信念正是过去我在“坐收财富”的课程里教授参加者的重点内容。我引导参加者们识别并克服他们对于金钱的受局限的观念,因为如果你要实现你在金钱上的目标,你当然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大多数人会去问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就应该富裕呢?”“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成为富人啊,”我常常会反问他们,“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富人呢?”当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后,课堂上的一个参与者Sulthana意识到原来她自己一直对于金钱的基础观念是消极的,即便其实根本没有理由看轻金钱的作用。事实上,她成长历程里并没有接触到很多富裕的人,所以她的观念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如果我是要成为富裕的人的话,我怎么才能知道这一点呢?”然后她对她自己的问题做出了回答,“是啊——为什么我们就不应该富裕呢?即便一个人出生在贫穷的国家里,他也总是可以找到挣钱的方法啊”。这种方式使得她将自己金钱观转换到富裕与丰富的那个面向。


事实上,在金钱上成功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啊,因为你注定就是要追求成功的。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个理由的话——问问自己如果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话,你会做什么呢?如果你的银行账户里有10亿美元,而且你世界闻名,你会做什么呢?你怎么利用这个成功,金钱与名声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效用呢?也许这个答案才是你为了达成自己的潜能所需要寻找的答案。


与其在成功上蹑手蹑脚,为什么不尝试让下面这些观念进驻到你的脑海里呢:

“我取得成功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能够成功啊!”

“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之后,我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追求我的最高的目标与理想,然后可以为人类做出我所能所的最好的贡献。”


画地自限的信念7:

“对我而言,追求梦想这个事儿已经太晚了。”


你们应该都知道哈兰·山德士吧,他是肯德基(KFC)的创始人,也是商标形象上的那个人。但你知道吗?在山德士因为肯德基闻名世界之前,他是一个只上了小学六年级的辍学生,他曾经做过农民、曾经在军队工作(army mule-tender,请求翻译支援——译者)、曾经做过发动机运转工、铁路工人、律师、保险销售员、渡船企业创始人,轮胎销售员、业余产科医生、曾经还是(不成功的)政府部门候选人、加油站运作人、旅馆运作人,然后最后成为一个餐馆的拥有者”?


在山德士48到49岁的时候,他终于用11种药草和香料制出了现在闻名世界的肯德基“吮指原味鸡”,在1995年他65岁的时候,山德士遍访美国所有餐馆,一家一家地敲门,为这些餐馆的老板们做一炉鸡肉以说服他们对鸡肉进行特许经营。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到1963年已经有超过了600家肯德基快餐店,成为美国第一大快餐企业!1964年山德士74岁的时候,他将公司销售给投资者,他得到的回报是200万美元(约相当于现在的1500万美元)的收入,终身薪酬以及他作为公司的质量控制者和商标形象的协议。今天肯德基在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有18875家快餐店——是仅次于麦当劳的全球第二大快餐连锁企业(来源:Wikipedia: KFC,《哈兰·山德士的自传》,以及《哈兰山德士的故事》。)。


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我对肯德基餐馆的故事并不那么感兴趣,但是山德士的故事是非常启迪人心的,而且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内容:

在他40多岁的时候,在人们似乎准备开始走人生“下坡路”的时候,山德士正在忙于完善他的鸡肉秘方;

65岁高龄的时候,山德士正在遍访美国各地餐馆,说服餐馆对他的鸡肉进行特许经营。毫无疑问,他一定遭遇了难以计数的拒绝,但这些拒绝成为他继续前行的障碍了吗?NO!(关于拒绝请参见画地自限的信念#3)

人生颠沛流离,并且在40多岁“应该”功成名就之时他还似乎一无所成,山德士仍然没有停止用自己的生命去尝试的努力!


如果你常常把“年龄大了,追求梦想太晚”这种话挂在嘴上的话,你要知道年龄根本不是什么限制因素——你的信念才是真正限制你的因素!把社会上所那套成功的标准和阶段——什么你应该在什么年龄取得什么位置资源才叫成功的标准抛在脑后吧!你自己的生命之路可远比那些被先前人定义好的阶段丰富与广袤多了。创造你自己的人生之路吧,让你心中所想成为现实!


与其亦步亦趋,为什么不尝试让下面这些信念进驻到你的脑海呢:

“从来就没有追求什么事情太晚了这一回事,重要的是在当下采取行动。”

“年龄就是一个数字。我现在的年龄不过就是我已经活了多久的时间上的反映,但绝对不是我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无限能量的反映。”


你有上述的画地自限的信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武汉站 w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