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O2O创业者的这些年,从兴起、爆发、泛滥,再到扎堆死亡,哀鸿遍野。不少创业者开始思考,究竟O2O的未来在哪里?
吃嘛呢创始人之一王慧给出了他们的答案——O2O的未来是S2C。
他们操盘的“吃嘛呢”项目,正是基于S2C模式而生。
S2C即Service To Consumption ,顾名思义,即线上服务引导线下消费,简单的理解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用户线下消费。她说,相较于O2O这个词,S2C更加接近地气,更为用户所接受。
消亡的O2O
《创业唯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在书中说:“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日前,一份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华东O2O项目死亡名单》揭露了O2O创业风光背后“尸横遍野”的现状。名单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个领域的O2O倒闭项目,其中外卖、洗车、教育、旅游等领域首当其冲。其中,餐饮O2O是个重灾区,包括小叶子外卖、蹭饭网、阿姨厨房、e食e客等17家创业公司都已经关闭。
为此,诸如“O2O创业风口已过”、“迎来倒闭潮”的言论也随之甚嚣尘上。那么,之前备受创业者和资本追捧的O2O领域为何会遭遇大批量死亡?“死亡名单”的背后又揭示了怎样的问题?
所谓的O2O,即OnlinetoOffline,意为线上线下的结合,这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中诞生的新型消费模式:线下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消费者,消费者同样可以在线上筛选服务,达成交易。
不得不说,无论是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还是资本的热衷上,O2O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宠儿”。
继而,市场上出现盲目跟风的O2O创业热潮。不管什么项目,都把O2O概念生搬硬套上去,仿佛加上O2O,自己的逼格就上去了。这些O2O项目,起步点低,开发个网站或者软件,搬点东西上去就行,没有全身心投入,没有强有力的核心支撑,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只靠疯狂地烧钱进行所谓的人海战术扩张,这个和当初的团购网站的经历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之处。
“通用的技术或资源拿来稍作修改一下或稍微炒作一下,小公司自己却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准确分析用户的需求,而是一开始就依靠大量补贴吸引流量,什么时候资金链紧张,融资跟不上,补贴停止,项目就只能关闭。市面上还没有那一家公司一开始就靠烧钱烧出了核心竞争。”王慧解释。
撇除盲目性的部分,就真需求而言,同质化是目前O2O创业中最为典型的问题。
最为直观的体现是,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关键字“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口碑外卖等APP就显示在屏幕中,细数一下,竟有多达数十种的外卖订餐APP可供选择。
“所有的行业要去做的话,都说我砸钱,我发红包,非常同质化。”对于同类APP竞争同质化的问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也曾直言不讳。
以至于O2O项目死亡潮的出现也在意料之中。那对于创业者来说,还有机会吗?
O2O已过时了,S2C才是王道
很多创业者光顾疯狂生长和扩张,为交易而交易,唯“交易量”是图。但没真正搞明白,O2O的深度层次是S2C服务。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营销与交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普遍接受了互联网的基础教育后,对用户体验也就是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这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很重要的力量:用户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他的选择性越来越多,买方的市场已然形成,而S2C应运而生。
S2C是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用户线下消费。其模式清晰明了,提供服务、产生交易、引导并获得反馈。
以吃嘛呢为例,它是一款健康管理APP,它通过收集用户底层生活数据,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亚健康、心情、运动、睡眠、工作强度状态、疾病等。结合这些元素,通过云端的分析,分析判断其营养摄入需求,得出用户一天应该摄取的营养与热量,算出一天当中摄取多少,还差多少。
我们先来描述其用户场景,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什么是S2C深度服务:
王丹是来自北京的上班族,其父亲一直很辛苦地工作,今年48岁,大概3年前查出有高血压。王丹对父亲的饮食相当谨慎。今年4月,开始用吃嘛呢软件后,“私人保姆”如影随形:
“您不适宜摄入太多热量,所以今晚的晚餐,少摄入油腻食物并适当增加低热量的食物比例。”、“基于你早、中午的营养与热量摄取含量记录和您当天应该需要摄取的含量做了对比,您附近的餐厅有一款菜相较于其他的菜品多增加了约100克的芹菜,比较更适合您,建议您可以消费,以满足你本人今天身体营养含量的摄取需要”……
从上述案例切入,我们来剖析吃嘛呢S2C服务背后的商业逻辑:
第一步,采集高质量的用户数据。众所周知,病始从口入,90%的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合理造成的。吃嘛呢基于APP,通过手机、智能设备等收集记录用户的睡眠、运动、饮水量、饮食规律、身高体重、工作、亚健康特征等底层生活数据以作“源头活水”;
第二步,让数据自动说话,也就是精准营销。通过算法模型,实时跟踪用户的底层生活数据,并基于上述特征数据分析,得出用户一天应该摄取的营养与热量,算出一天当中摄取多少,还差多少,为用户分析饮食生活营养健康摄入合理性需求并给予跟踪解决方案;
第三步,S2C服务。很多O2O项目往往是自嗨型,只抓“交易”,将服务弃之如敝屐,而吃嘛呢根据精准营销,线下与商家合作,解决给用户的个性饮食合理消费需求。10月即将推出的私人顾问服务基于用户的数据向用户提供消费推荐、跟踪、代购、配送、上门咨询、线上咨询等。将“用户是上帝”这一真谛真正的成为现实,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才是真正的有创造价值的模式。
上面的案例恰好印证了S2C与O2O的本质区别:O2O是交易在前,服务在后,而S2C的本质则是服务在前,交易在后。
但S2C服务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难点在于:1、S2C的核心是数据计算模型的建立;2、把握输入的数据与输出的数据;3、建立多样性的数据库;4、用户数据的持续性。数据模型的建立成为最大的难点和竞争利器。
2014年10月,吃嘛呢APP所推行的S2C服务正式上线,就迅速在网友引发热议。
迄今,近9个时间内,作为新类型产品,在没做任何推广的前提下,会员数量达到80000多,这次内测版本参与申请的营养师(即私人顾问)接近1000名,吃嘛呢以北京为原点,其健康生活管理服务发展扩张至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杭州、武汉、南京、成都、郑州、沈阳、大连、厦门、深圳、合肥等30多个城市。
舌尖上的超级市场
作为S2C概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先前的互联网传播一篇文章《请学会S2C,不要在迷恋O2O》已经引发网友激烈的热议,在这一模式被玩得风生水起的创业者中,吃嘛呢团队绝对属于优秀的践行者。吃嘛呢团队,何许团队也?
在按资排辈的创业江湖,吃嘛呢团队不见经传。翻阅吃嘛呢团队简历,寥寥数语:几名研究生(数字健康、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引领的团队于2013年开始研发,主要是做数据收集和算法模型的建立,这也为今天的吃嘛呢产品筹备开发,特别是数据分析方面,吃嘛呢团队长时间的慢数据积攒强大的经验和实力。
当听了王慧对趋势的判断,就不难理解了。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而生理需求的绝大部分都是围绕‘口’这个需求出现的。我们都知道90%的健康问题都吃出来的,既然是这样,那这个‘口’所带动的深度服务需求市场或将会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看得出,她野心勃勃。
据官方数据显示:互联网+健康服务的市场容量大于5000亿,互联网+餐饮、生鲜等消费市场容量大约20000亿,合计超过25000亿的市场容量。
糕足够大,这是吃嘛呢团队看好、死磕这个市场的原因。市场有了,商业模式也得清晰,而其商业模式,主要基于四大原点而设计:
共享经济
一套好的商业模式是多赢的,比如Uber、Airbnb的商业模式。吃嘛呢在这套商业模式中,涉及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有商家、用户、营养师,甚至医院等机构。各个利益群体,各取所需。
对于商家和用户而言,精准营销需求和利益能保障;对于营养师,现实中的他们工作难找,而且工资还特别低,但通过吃嘛呢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平均每月的收入能有1—2万,翻了5、6倍数左右,而且上不封顶;对于医院等机构而言,吃嘛呢采集、建立的底层生活数据,如果与医院合作,对医院的价值不言而喻。
个性化经济
私人顾问提供的便捷且实时的个性化饮食营养健康管理及跟踪预警服务,正是个性化经济的范畴。
数字化经济
《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今天,决定能否“多算”的重要因素在于,掌握数据的多少以及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高低。吃嘛呢在这方面拔得头筹,基于数据加工分析,知道用户需要什么、需要吃什么、需要买什么,定向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及产品,未来机遇很大。
服务型经济
在看来,这类健康生活S2C服务模式不是一种创新,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故弄玄虚,因为这种健康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将直接让四类用户得到很大好处:一是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二是线下餐饮、生鲜、营养品商户等;三是疾病及特殊体征(孕妇等)的人群;四是健康管理类医疗保健服务机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生于草莽,目前还处于草创期的创业团队,能带领吃嘛呢和S2C模式能为这细分市场响起平地惊雷吗?
在传统商业模式中,是极其艰难的。但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就大不一样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小公司随时可能发生商业模式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大公司前面,灭掉大公司。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现今是小萝卜头的吃嘛呢,在不久的将来或成为巨无霸——“为了吃而吃,还是为了个人健康而吃”,S2C服务必将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课题。
作为创业者,您是继续追逐所谓的O2O?还是开始追逐S2C服务?
作为普通用户,您是希望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还是追逐满足同质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