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玉成大讲堂
除青少年外,老年人希望成才的例子也不在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有所为”的民族优良传统激励着不少老年人,年虽老而志不衰。我有两个忘年朋友,都已年过花甲,但做事业的心志却一点不减。一个姓甄,他通过自学,发明了一种外敷药液,对不少顽固性疼痛很有效。他还曾用自己的疗法免费救治了一个在大医院花费了近10万元也没治好的骨髓炎并发症患者,这个患者是个小学生,我曾组织为她捐款,他们的故事曾被《光明日报》、《石家庄日报》长篇报道。他虽已64岁,但还想申请专利。我手头上有一套《诺贝尔奖百年大典》,他读过后,风趣地说:“说不定我这发明还能获诺贝尔奖呢!”我想,这便是一种老年人的成才情结。另一个朋友姓王,61岁,也不简单。他曾是河北大学的高才生,后来当教师,后来辞去公职给人打工。他利用近40年的业余时间,挑战思维科学,进行有关研究,现在已完成了《论思维》、〈〈论灵魂》、〈〈论地球》、〈〈论生命》、〈〈什么是人》等5部共达100多万字的书稿,正准备出版。我认真看了《论灵魂》一稿,里面确实闪烁着一鸣惊人的创造性的火花,许多新颖的观点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的研究受到了陆军航空兵学院政治理论部教研室主任江作舟教授的充分肯定(江教授曾从师胡福明教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始作者)。以上这两位老朋友无疑还是潜人才,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脉动了。
我要成才的愿望,还表现在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中。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被称为“信访书记”的市委书记的事迹,很具典型性。黑龙江省五常市市委书记走马上任的当天,就被一批上访的老百姓跪道拦车。在上任前他就听说这是个满目疮痍的落后市、信访市,因此当场向人们公布了电话号码,并承诺随时接访,随时解决问题。开始,他每天早晚要接200多个电话,对于电话中反应的问题,他采取四种方法处理:一、当时能解决的当时解决;需要解释的解释清楚;三、需要调查的承诺几天完成调查,随即解决;四、需要有关部门一把手解决的,让其去找部门一把手,如不能解决,让该一把手写出“不能解决”的字样,当事人可以直接拿此找他这个县委书记,保证解决。他说:需要调查的问题首先让当事人写成材料,调查属实,公平解决;如果虚假捏造,依法处理;让一把手解决问题,是因为按政策应该能够解决,如果不解决,我就撤他的职,换人!结果,两三年时间,问题解决了,社会稳定了,群众安居乐业了,全市财政收入翻了三番,人均工资从开始的200多元增长到1000元,信访电话也减少到每天只有20多个,还多是咨询、建议类的。
按说,做到市委书记,也是“中量级人才”了,但不管什么人才,都有一个进步的问题,一个创新问题,一个负责任的问题。“信访书记”的特点就是工作创新,对党负责,这种创新和负责是时代的需要。它的意义不可低估,它打破了许多地方设公开电话华而不实的常例,拆出了和人民群众隔着的篱笆墙,使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和谐的桥梁;它还向群众展示了一位优秀干练的市委书记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把公平、公正、公开、勤政、廉政体现在和群众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抵御不正之风,共同弘扬浩然正气的过程中;他冲击了在当今党的干部队伍中顽固存在的封建官老爷作风,从而发扬光大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象这样执政为民的干部人才在我们的国家是越多越好。时代在呼唤这样的人才。
如上所述的人才竞流现象,正寓含着祖国腾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