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很多职场中人,既包括职场新人也包括一些“老人”,在处理与主管的关系上表现的不知所措,把握不了动态发展。在职场上除了有高IQ外,最主要的是EQ。每个主管的性情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但就类型而言,一般有五种不同类型的主管,如果能够了解这些不同主管的特质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行动,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职场中人,既包括职场新人也包括一些“老人”,在处理与主管的关系上表现的不知所措,把握不了动态发展。在职场上除了有高IQ外,最主要的是EQ。每个主管的性情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但就类型而言,一般有五种不同类型的主管,如果能够了解这些不同主管的特质和情绪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行动,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整理出五种不同类型的主管以及相应的情绪管理的方法:
严厉型主管应对法
◆ 主管特质:具有强烈企图心,一旦认定目标就会勇往直前,要求严格,骂起人来也不留情面。
■ 沟通与自我情绪管理:这类主管治军严格,希望凡事按照他既定的高标准走,一旦状况不符期望,不满与指责立刻脱口而出,毫不保留余地。
和他相处,可能随时被骂得狗血淋头,但职场伦理还是要记得遵循,建议的做法:暂时停止思考。也就是立即停止会引起怒气的行为和想法。例如被主管责骂时,尽快停止“为什么他这么骂我?”、“他以为都是我的错吗”等思考,先让脑袋空白,拖延冲动下举止失措。
退一步看,老板也是人,“情绪需要宣泄,是不分层级的”当主管发怒,表示他一定也遇到困难,不妨先让他发泄完,理清他的压力来源。假如他针对的问题确实与自己职责相关,等他冷静之后,再做好功课,向主管完整分析可能的解决之道。
与严厉型主管沟通,要不吝提出疑问。
挑剔型主管应对法
◆ 主管特质:聪明、追求完美与卓越,专注细节,通常是个控制狂。
■ 沟通与自我情绪管理: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是典型的挑剔型主管,他总是在办公室不断走动,向员工提出各种问题。
美国女性人力银行网站Excelle指出,当这种老板的部属,通常很难从他们身上获得正面指导,反而负面回馈比较多,因为他喜欢挑错。与挑剔型主管沟通,唯一办法是“比他想的更多一步”。
在向主管报告前,先把手上工作的细节详列清楚,最好设想他可能会问的问题,准备答案,因为他一定会问很多。
与这类事必躬亲的主管共事,请记得随时向他更新工作进度,例如每天一早email给他,说明自己前一天完成哪些项目、今天计画完成哪些工作、遇到的问题或需要的协助等等。这样一来,能让主管觉得自己参与其中,也能让他觉得你是负责任的。
被主管不停逼问时,不要陷入挫折,因为这类主管追求的是完美,所以通常对事不对人。这时候,请练习把自己的思维放在“目标”而非“情绪”上。
情绪化主管应对法
◆ 主管特质:不太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喜怒都充分形于色,但强烈的情绪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
■ 沟通与自我情绪管理:这类型主管说话直接、感性思考,身为部属,就要利用幽默感或设定底线,来与对方沟通。着有《驯服你的暴君主管》(Tame Your Terrible Office Tyrant)的林恩.泰勒(Lynn Taylor)就提出几个沟通方式。
首先,不要随主管起舞。不要像拳击手的打拳击袋一样,一接收到压力,就以同样力气弹回来。当主管情绪爆裂时,得更加保持冷静。
再者,你想怎么被主管对待,就要用那样的方式对待主管。泰勒建议,对方情绪爆发的确会影响自己,也要找机会向主管说明,并且在说话时,把正面说法放在前面,借此鼓励对方用比较正面的行为来回应。
重要的是,不要把焦点放在主管的“弱点”,而是“强项”上,也能让自己保持正面态度。
数字型主管应对法
◆ 主管特质:重纪律和承诺,倾向以数据和分析工具作为决策思考方向,讲究条理。
■ 沟通与自我情绪管理:数字型主管注重数据,也懂得将事情透过统计分析来检视,对这样的主管,更需要跟他“用数字对话”,台北远东国际大饭店上海醉月楼经理陶淑芳就是这么做。
有一次会议,主管提到要砍今年度预算,她当下先按捺心中的不快,决定私下找主管讨论。敲门前,她先把今年和去年度的所需人力数字比较表准备好,让自己讲话有立足点,白纸黑字也让主管容易下判断,进而容易买单。若光是表达主张却没有事实支撑,只会让数字型主管认为你吵着要糖吃,不仅无助于争取资源,还可能激怒他。
数字导向的主管,多半有清楚的绩效目标,每次达阵的过程,正是与主管建立革命情感的好时机。蔡玉如表示,自己能与主管产生默契与“化学效应”,就是来自勇于接下任务,而且自我要求做到超乎期待值。久而久之累积出信任,两个人沟通时就会愈发稳定有品质。
焦虑型主管应对法
◆ 主管特质:心思细腻、负责任,总是未雨绸缪,一旦有突发状况发生,就会开始紧张与焦虑。
■ 沟通与自我情绪管理:当主管焦虑到影响你的工作情绪,首要应对方法,就是想办法“移除他的焦虑来源,也就是让主管定心”
当主管碰到难题又找不到解方时,最容易焦虑。此时为了阻止他的焦虑扩大,产生恶性循环,身为部属可以做的,就是替他大量搜集资讯,协助他决策。
接下来,就要加强主管的信心,与他共同讨论出解决办法,让他知道解决问题不光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你也在和他一起努力。
平时,记住随时向主管报告进度,而不是等到主管来找你。避免让自己变成他的焦虑源,免得他把小事放大,突然将所有压力都倾倒在你身上。这样的主管容易因不确定而担心,会一直来问你。与其让主管不断“关切”,打乱工作节奏,不如主动回报目前进度,降低他的不安全感,合作起来自然更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