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少有人注意到,广东官方承认的专业镇的主管部门是科技部门。在2008年出台的《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管理办法》中提出,“专业镇是指经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以镇(区)为基本地理单元、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是集群经济在广东的基本形式。”
“技术含量”与专业镇的命运紧密相联。上世纪是佛山专业镇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无疑也是其产业技术含量领先国内的时代。但回溯这些技术的来源,往往要追溯至来自香港乃至国外的产业投资转移。此后随着国内各地优势此消彼长,大规模、低门槛而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不复在珠三角出现。公众瞩目的新产业、新技术往往都是随外来大项目出现,而在佛山的专业镇中,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群体,研发活动总体上以跟踪模仿为主,并没有在此期间形成科技研发的普遍生态和氛围。
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重新审视专业镇的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在科技副镇长们的工作中,很多向本地输入创新资源的措施受到欢迎。审视这些措施,不应仅看到他们对创新资源的整合,更要看到相应的财政投入支持。特别是专业镇企业群体所渴望的科技服务平台、服务类企业、基金机构,更依赖政府的决策、协调和资金扶持。
科技镇长团的制度不难固化,江苏从2008年至今已有六批科技镇长们到各地赴任。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在有专业科技人士起到桥梁作用,打破各种隔膜、进行创新资源整合的同时,镇街是否能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和力度,向科技服务体系进行有力投入?
面对中小企业为主的专业镇经济结构,期待企业自发形成创新体系,在过去的历史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空想;也许留给其中部分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