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病加重,县医院的朋友看我忧心忡忡的样子,建议我带父亲去市里最好的医院治疗,说那儿有位医生曾是他的同事,让我找他帮忙
朋友说,这位姓梁的医生1983年卫校毕业,想留在市医院,因学历 低未能如愿。1986年初次主刀,把手术器缝在了病人的肚子里,挨了处分。1990年,又把病人的一个健康器官当肿瘤割掉了,挨了病人家属的痛打。2002年,和原所在医院长关系闹僵了,背井离乡来到市里这家医院。混成这个样子,大家都很同情他。
我问,这么糟糕的医生,为什么要找他呢?朋友说,有熟人好办事,你父亲若在市医院治疗,他一定会照顾的。我明白了朋友的意思:托他关照,别用他治。
到了市医院,我先请一位专家给父亲检查。在确定必须住院手术后,才去找梁医生,希望父亲住院后能得到他的关照。梁医生并非我想象的那样颓废,他满面春风地接待了我们,还热情地给父亲复查了一次,结果和老专家诊断一样。
攀谈中,梁医生说起了自己的经历。他1983年卫校毕业,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名医生;1987年,独立完成了第一例手术;1991年,下决心攻读医学硕士,几年下来拿到学位,并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成为县里的主治医师;2002年后,他来到市医院,终于实现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愿望。一年来,他做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手术,无一失败。他指着墙上的锦旗,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我有些惊讶,他的自我介绍,怎么和朋友说的截然相反呢?见我疑惑,梁医生笑笑,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那些失败和挫折,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份履历,一份记载的是处处碰壁,一份记载的一帆风顺。他只会把后一份履历说给他人,而把前一份履历埋在心里。因为后一份履历使自己自信、乐观,永远看到希望。对一个医生来说,这尤其重要。
我茅塞顿开,不禁自问,我不也有两份履历吗?一份是:17岁,高考落榜;19岁,一连串退稿使我丧失信心;23岁,报考分务员失败;25岁失恋,心情灰暗到极点;27岁,抚养我长大的外婆去世;29岁身患重病…..从这份履历看,我的人生真是糟透了。而另一份履历上却分明写着:18岁,走高考阴影,在写作中发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路;20岁。发表处女作;24岁,考取了国家公务员;26岁。找到所爱,成就美满婚姻;28岁,有了可爱的儿子;30岁……
两份履历如此不同,竟都是我的真实经历。为什么我平时总是忧郁、悲观?那是因为:我未曾看到自己成功、顺利的一面,却总是对失败、挫折耿耿于怀。瞬间,我对梁医生充满了信任,请求他亲自给父亲做手术。因为他对两份履历的态度,我敢断 定他是一名出色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