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可以说是一个公认的传统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进入门槛也低。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如家却依靠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实现了突围,并有效的为后来者构筑了进入的壁垒。如家CEO孙坚曾经说:“如家最难模仿的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如家模式两大内核,标准化和低成本,凝聚在如家的管理团队乃至董事会的心中,这令模仿者只能学其皮毛。”孙坚认为,连锁企业就是一场“傻人游戏”,必须严格地复制。复制过程中,类似于“马桶瓶子的体积”等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着一个“标准化、低成本”的理念,一般模仿者永远无法做到,但为这件小事做大量的试验,绝非每个模仿者屑于去做和想到去做。
2004年底,孙坚来到如家后,便着手建立新的系统。自2004年以来,如家逐渐制定和完善出了16本标准手册,编制了一个巨大的系统体系。各店不仅必须按标准严格执行每一个步骤,而且店长、店员还要经常参加考试,强化对标准的熟练掌握。而这16本厚厚的标准手册,正是如家的核心机密之一,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最大障碍所在。
戴尔电脑,全球PC行业直销的领先者;Zara,西班牙女装品牌,现在全球服装领域的领跑者;它们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在销售方面都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个性化。大规模的个性化难度非常大。特别注意,“个性化”并不是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个性化,而是体现在消费者或者最终客户的体验,消费者所体会到的,或者在他面前所呈现的环节是“个性化”的体验,但是企业的内部运作一定是标准化模式。大规模实现了企业的低成本,个性化实现了更高的客户满意。自身低成本和高客户满意的完美结合,必将造就一流的商业模式。
显然,标准化就是自动运行的前提,就像人体的八大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分工与合作,完全都是非常默契的自动化。其实这方面已经属于管理模式的范畴,过多的去阐述标准化的理论好像意义不大,我们的重点是定位在商业模式设计思想上。决定标准化程度与实现的关键因素其实不是方法与经验的问题,真正的重点其实是人,或者讲人才。
只要一个企业在各重要领域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标准化的实现与完善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最根本的重点其实是这些人才是否愿意协助企业实现标准化?好像这个问题有点多余,员工积极完成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我们更深入地去分析,你就会知道这其中其实存在很大的矛盾冲突,所有企业家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企业各方面尽快实现标准化,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够提速,而这些事情要靠谁来实现呢?当然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来实现这个标准,可是,一旦标准化后,这些人才就变得不重要甚至多余了,这就有点像是俗语所说的:“教会了徒弟,反而饿死了师傅”。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愿意吗?没有任何人愿意。如何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如何让人才全心全意,这其实是所有企业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突破了这个人才的瓶颈,企业才能完全实现标准化。所以商业模式标准化思想的出发点首先是人才的利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