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科宇
H公司已经拥有了20年的历史,是一家国企改制的民营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平均年龄超过45岁,平均的团队文化程度也不高,董事长杨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感到很担忧,因为这支管理队伍只是对于凭着多年来对公司的感情,非常努力的工作,但是对于管理思维和管理技能却很缺乏。因此杨总招聘来了一位富有经验的人力资源总监,想通过招聘、培训的方式彻底提升管理团队的水平。
新来的刘总监一来就发现大家的水平都不够,一个月内组织了大家开会,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杨总一开始也很支持,但是由于大家的管理基础太差,真正理解落实的很少。因此,刘总监这天来找杨总沟通:
刘总监:“杨总,我最近做了这些工作,相信您也看在眼里。可是收效不大。”
杨总:“确实大家的基础比较薄弱,刘总,希望你要有耐心啊!”
刘总监:“杨总,我是真心想来做一番事业的,但是现在看来,希望渺茫。”
杨总:“是因为上周会议上你提出的那些管理措施,大家响应度不高,是吧?”
刘总监:“是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合理的,让大家填月度计划表,都是草草应付,有的人甚至公然抵抗。您看,这样的工作我怎么开展。”
杨总:“大家之前没做过,能力不够,再说了,最近赶订单,任务都很忙。”
刘总监:“最有问题的是销售部,仗着有业绩,不配合管理制度,报销、劳动纪律都有问题,杨总,我希望您说句公道话。”
杨总:“这些问题,我也是知道的,不过看的假以时日,慢慢纠正。”
刘总监回去以后,认为杨总对公司管理正规化不够坚决,因此提出了离职。
判断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错误的选项后打×)
A:刘总监坚持管理的原则是对的 ( )
B:公司积习已久,改革应该慢慢来,杨总是对的。 ( )
C:管理没有对错,各有各的理,但是刘总监作为下属,应该服从领导的意见 ( )
D:道不同不相为谋,刘总监选择离职是对的。 ( )
经常有经理人问我,诸如上述案例中“谁对谁错”的问题。也有很多经理人和刘总监的处境一样,最后选择了离开。
我给“刘总监们”的一句话就是:“下一家也未必尽如你意,为什么不从当下做起?”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其实不管谁对谁错,刘总监走了,是双方的损失。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应该继续深入沟通,直到达成一致,而不是一走了之。所以首先可判断,选项D是错的。
刘总监想要尽快把管理抓上去,杨总首先要维持公司的稳定,然后再考虑把管理水平提高。因为杨总考虑的是全局。
虽然他们想要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努力的方向,但是方向≠目标。我们在前文讲过目标的六大要素,其中讲到一点,目标具有时限性,即什么时候达成目标才最合理。
是不是达成目标的时间越早越好呢?
造一幢大楼,合理的工期是三年,结果两年就造好了,好不好?当然不好,因为可能质量有问题;即使质量没问题,因为赶工造成的成本也很高;而且大楼周边的配套设施还没造好,大楼先造好也不能用,所以提前一年工期毫无意义,只会增加成本。
企业和工程是一个道理,这两者都是系统化的工作,局部提前完成目标毫无意义,要看整体目标的规划是怎样的。局部目标服从整体目标,才是最高效的。
刘总监认为管理规范化很必要,杨总认为也很重要。不是杨总不想做好,而是杨总有整体的考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刘总监最大的问题是他的专业度和经验没有放在整体目标的前提下。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目标管理(mubiaoguanli)】
【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