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广义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基本活动进行的。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出知识或物质产品,但却可以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整合,产生出倍增的效益。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它发源于美国,而后推广到西欧、日本。其代表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比如,美国的泰罗认为,管理就是把组织的物质资源或技术力量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孔茨认为,管理就是在正式组织起来的团体中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妥的艺术。法国人享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有五种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占部都美认为,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仅给出了管理由五种要素组成,并未给管理确定统一的概念。管理应该有着比这种定义更确切、更抽象的内涵与本质。
管理理论的创新蕴含着思维整合的创造过程,它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实践的日益复杂而不断深化。
管理理论的创新起源于18世纪中叶。当时第一次产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旧式手工工场,生产力发展迫切要求新的管理思想和制度与之相适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研究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效率的影响时指出,如果制作工人不进行分工协作,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20枚针;进行分工协作后,则可达到4.8万枚之多。经过反复实验的结果表明,分工协作的优点,是生产者专门从事某一项具体的操作后,更容易掌握生产技能,较快地提高熟练程度,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此,这一原则便成为后来组织劳动分工和传送带生产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亚当·斯密在管理理论方面的创新,把“工场手工业时代迟缓的发展进程变为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趋于更加复杂。美国的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学说。工人出身的泰罗以其实验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科学的依据,加之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计件工资制”理论,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操作合理化”运动。泰罗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创造的管理办法被称为“泰罗制”。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科学的诞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起,形成了古典管理学派。
管理创新是对古典管理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通过新的有效的资源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要领涵盖了新的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发展战略等主要内容。
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书中,首次将管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理论之中,论证了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熊彼特进一步指出,创新概念至少包含下列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在有关的制度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新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本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显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从管理创新的角度论述了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的核心。
总之,管理创新是一个将资源从低效率使用转向高效率使用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都面临着新的持久战和新的革命。管理创新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管理创新的概念更加清新、完善,其使用频率之高、功能拓展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