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孕育现代“算命工作者” 中国科协曾经有统计,中国的“算命工作者”的数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的两倍。“算命工作者”大多都是靠《易经》占八字吃饭。 科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不能说靠《易经》吃饭的这些人没有研究过《易经》,其根据的卦象确实来源于《易经》。但问题关键在于,《易经》推崇的认识、方法、理论基本都被抛弃了,而把算卦的手段推到了前台,这掩盖了《易经》的精华。这位专家认为,打着《易经》招牌算命的准和误、人们信或不信、是科学还是迷信,这都已经超出《易经》的“管辖范围”。易学专家也不能给这种现代“流行推演”下结论,因为《易经》本身不需要为此负什么责。 《易经》之卦实为早期哲学垫砖 《易经》真的什么都能算出来?是一本“神书”吗?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易经》作出了明确解释:它虽然是一本占卦书,但是其中蕴涵的是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法,是中国古代辩证思想的萌芽。 首先,让人们觉得神秘的《易经》之卦,其实是在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 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以及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其实就是早期哲学的影像。 如卦辞说:“小往大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些词后来屡屡成了“武功秘笈”的口诀等等。其实,它们本来的意思是表现了辩证法中物极必反的观点。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提供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阴阳”玄机并非凡人不可及 很多人都熟悉这样一幅图:一对阴阳(黑白)鱼环抱而立,阴(黑)中有阳(白),阳(白)中有阴(黑),大阴(黑)中有小阳(白),大阳(白)中有小阴(黑)……这就是太极图,图中蕴含了和谐、对称、平衡、循环、稳定等原理。 这里的“阴阳”总被人们看作是高深莫测,个中究竟不是凡人能明白的。然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却说:“《易经》是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也就是说,阴阳其实和哲学里的矛盾概念如出一辙,都是用它们的消长来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这在目前的中学哲学基础教程里面都有介绍,并非“凡人不可及”。 《易经》中的“八卦”以及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的学说,就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矛盾对立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除了阴和阳之外,还列举了有和无、生和死、益和损、美和丑、智和愚、强和弱、易和难、攻和守、进和退等一系列对立面。 古代哲人因此留下了诸如“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传诵千古的辩证箴言。法制晚报: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