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经济的补充产物——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为国家财政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但是,当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面临一些通用性的严重问题,有可能面临企业关门的状态。因为,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民营企业的老板只能自己在大海中游泳,只能采取自救的办法,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能帮助他崛起。
通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融资难,门槛太高,可望不可及。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融资难是每一个老板的心声。因为,银行也是企业,他只会将钱借给有钱的人,这样银行也降低了自己的风险。另外,银行也需要将借出去的钱有所增值。这样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借到钱。笔者有一个朋友做实业的,现在就碰到这个问题,金融危机出现以后,生意不好,在外地建设的工业厂房由于缺钱,无法投产,现在面临工业园区的管委会的诉讼。真是苦不堪言。
二、政府的税收太高。让小型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利润。比如,上海目前的查账征收的企业,除了营业税意外,还有利润部分的25%的企业所得税。几乎100元的利润就要缴纳30.5%的税金。因此,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老板都存在偷税漏税现象。
三、社保的基数和费率太高。社会保险的基数和费率让很多民营企业老板特别头疼。作为企业应该是要负起社会责任。但是,目前社会保险的基数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决定的。可以说,上海大部分市民都没有达到平均工资水平线。作为社会经营中的微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很难支付这个费用。
四、政府乱摊派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老板见到政府部门的人就像老鼠见到猫。只要看见他们来了,肯定是没有好事情。造成企业老板对政府部门的人员不信任。
五、用工法律让企业很难适应。当前劳动相关的法律太多,而且作为上海在执行法律方面特别严格,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也很高,造成企业老板在执行上目前处于一个阵痛期。以前在用工方面比较松散,一下子让企业接受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
六、员工的忠诚度不高。现在的员工与70年代的工作的员工是不同的。基本都是个性化、知识化的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作为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部分都出身文化水平低,从事的都是传统产业,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管理不善、员工对企业不再存在依赖。
七、人才引进困难。比如,上海的人才引进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外地人才如果能进上海都希望能办理上海市户籍或者上海市人才引进居住证。享受上海市民待遇。但是,目前上海的人才政策比较紧。比如,企业如果注册自己达不到100W,哪怕是博士也无法办理户籍或者是人才引进居住证。
怎么才能解决这些困难呢?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经验和理论总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一、融资难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企业家必须要诚信,另外,在融资过程中不要一步到位,只有诚信了才能做好下一步的贷款工作,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另外,作为企业的老板必须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的资金全部用完,这样的话将来有可能倾家荡产。必须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要有一些自己的款项,才能保证家庭的安全。
二、必须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一个适合自己的赢利模式比短期的赚钱有很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要靠什么政府部分的所谓扶持,民营企业只有靠自己,靠自己去主打市场,是不可能有什么人来帮助你。这就是市场经济。
三、用工问题和社会保险问题确实在一些传统工业制造业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做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才不会造成人员不足或者人员亢余的局面。
四、政府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官本位的思想,这样才能做到法制政府、服务政府、亲民政府的角色。不要让企业感觉看到政府部门的人员就惧怕。改变内容操作口径不一的局面。真正做到阳光透明服务才能取信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