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华,黄德华讲师,黄德华联系方式,黄德华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国学管理研究专家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黄德华:《红楼梦》里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1)
2016-01-20 48743

《红楼梦》里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1)

黄德华

我在浙大EMBA读书期间,听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他用经济学和经济改革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现将我所学和所悟归纳整理,和大家进行分享。

计划经济的结局不是灭亡,就是转型。探春的改革有其成功之处,但她的失败同样教训深刻。计划经济主要依靠政治强制、煽情式宣传或传统伦理道德来要求人们为之做出奉献。但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无论是强权,还是道德说教或宣传,都无法改变这种人性。所以大观园中的人不得不去干活,但能偷懒就偷懒,能耍滑就耍滑,并没有什么工作积极性可言。市场经济的效率离不开激励机制,它承认人利己的本性,不是要人们去改变本性,而是利用这种本性,通过一套制度把每个人的利己引导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方向。从这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制度。探春认识到个人利益的重要性的,知道改革的中心是把个人贡献与利益联系起来的激励机制。她打破传统孔孟之道的义利观,将利置于首位。孔孟之道的不正确之处就在于言义不言利。探春以利为突破口的改革是通过承包制来实现的,即把池塘、园子承包给别人。生产者有了积极性:“因近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护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间又有驾娘们行船夹泥的,种藕的。”同时,生产者的责任心也加强了。丫环春燕说:“这一带地方上的东西,都是我姑妈管着,他一得了这地,每日起早睡晚,自己辛苦还不算,每日逼着我们来照看,生怕有人糟蹋……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乱动。”李纨把这种承包制改革的成功总结为“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探春以利为突破的激励机制改革已成为计划经济转型的一个共同规律。前苏联的赫鲁晓夫和当时的经济学家利别尔曼想必没读过《红楼梦》,也不会知道探春这个小女子。但他们对前苏联经济的改革却与探春如出一辙。利别尔曼提倡把利润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惟一指标,并给企业和劳动者以物质激励,这成为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计划经济改革的先声。许多国家的计划经济改革都是从“放权让利”的承包制开始的。

为什么计划经济的改革总是从利字当先的承包制开始?应该说这是不改变原有经济体制情况下一个最有效,也是最容易的突破口。承包制并不改变原有的所有制结构,不改变政治体制,也不侵犯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实行起来阻力要小得多。探春的这种改革就没有在贾府掀起轩然大波,当权者们也未加激烈反对。如果在计划经济下一开始就从产权这些问题开始,实行私有化,恐怕阻力就会大得多,甚至会刚开始就夭折。而且,承包制也容易在短期内见效。因为承包制触及利益问题,改变了那种大锅饭式的分配格局,这对生产者是最有效的刺激。或者说,承包制是在不改变产权结构的情况下对生产者个人利益的承认。在这种承包制下,个人努力的成果得到保证,它隐含了对利己的承认。

但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探春的改革从根本上并没有成功,所以,贾府仍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但为什么有心回天还是“无力回天”?即探春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最终成功呢?探春式渐进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得到当权者的支持。在原有体制所进行的任何改革,其特征都是自上而下的,是由当权者提倡或推动,或得到当权者强有力支持的。换言之,这种改革的成功需要原有政治上权威的保证。探春是一个庶出的女儿,在那样的体制中地位并不高。她远远没有当初王熙凤那样的政治地位。探春改革之时,贾母仍在,其代理人王熙凤尽管已经权力式微,但仍作为贾母的代表掌权。探春不具有这种地位,也没有那种权威。她的改革不是最高统治者提倡并亲自推动的,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可以设想,如果王熙凤在其权力最大时,推动这种改革,那就会是另一种情景。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武汉站 w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