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一艘载有28名中国游客的快艇,在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市前往沙巴著名旅游景点环滩岛途中失去联系,33个小时后,20名游客和2名船员获救,其中包括一对江苏母女,女儿杨曜如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在平安产险江苏分公司工作。目前,杨曜如已回到位于南京的公司上班。
3月1日晚,现代快报记者随南财老师们一同来到女孩工作单位看望她,听她回忆大马海上那煎熬的33个小时。
1月28日上午9点左右,她们从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市前往沙巴著名旅游景点环滩岛。当时船上有28名中国游客和3名当地船员。船开出去快1个小时,突然就漏水侧翻了,这过程大概就两三分钟。大家没时间考虑,纷纷跳进海里。“当时感觉海水并不是很凉,因为身上都穿着救生衣,还有5个救生圈,其中一个20多岁船员把救生圈拴在一起,大家紧挨着靠在一起。”从上午10点多,一直到傍晚五六点,大家一直在自救,特别其中有一个9岁女孩的妈妈,一直鼓励大家。大家还不停地拨打911、999,但因为地处偏僻,一直没有信号。“夜里海水变凉,海浪很大,还不断有莫名的鱼来咬皮肤。”杨曜如身边的人,包括年龄最小的9岁女孩妮妮,都很努力地控制着情绪,大家相互鼓励着坚持到第二天天亮。第二天上午,黑色的海面上风平浪静,一艘船也没有,也没有浪。这时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将近24小时,大家都已经很疲乏,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心底充满绝望。
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来自广州的一家三口—那位年轻的妈妈因为前一天组织大家自救,消耗了太多体力,加上第二天中午救生衣又坏了,没有力气支撑下去,9岁的女儿虽然一直很坚强,但也没能支撑到最后……。在大海里不能喝海水,最后就想到一个办法—喝身边男同志的尿来维持体力,“我妈妈从包里摸索出一个口红,就用口红盖子接旁边男人的尿,每人喝3滴。”这个时候,水性还不错有点体力的年轻人开始向海岸线游去,“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不可能再撑一夜。如果太阳下山前,还没有获救,大家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杨曜如和失去妻女的那个年轻爸爸一起并肩游出去找船。“我们往前游时,他突然指着天上两朵云,说那边就是海岸线,就往那边去。”快到傍晚时,远处有一条大船停下看日落,最终发现了海上聚集在一起的落水者。
杨曜如事件中包含了心理学的两个名词:生本能和利他行为。
生本能:指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和繁衍壮大本能。一方面表现为维持自身生存的吃、喝、逃避危险的能量;另一方面表现为维持种族生存的能力,如人的性欲,性冲动。
利他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
从事件描述中不难看出:他们从落水到获救的过程中,一方面靠与生俱来的对生的本能的渴望,所以他们的心态一直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利他”行为体现的非常明显。比如: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从上午10点多,一直到傍晚五六点,大家一直在自救,特别其中有一个9岁女孩的妈妈,一直鼓励大家。大家还不停地拨打911、999”。其间他们在心理上虽然出现了害怕、恐惧、绝望,但是秉承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做到了彼此鼓励、支持、坚持。同时还考验了在面对重大灾难时对待生存所体现的人性善的一面。
对于人性的定论,几千年来不断地经受着哲学思想的反复讨论。到了近代,心理学的诞生更是将人性的讨论从哲学基础引向了心理学的实验。每一次的实验,使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增添一份忧虑。下面三个实验将人性的考验达到了极致,也让几千年来的讨论回到了原点。
1、公众自由权益实验
1974年,南斯拉夫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了一场名为《节奏0》的行为艺术。由于实验充满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所以被称为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玛丽娜在这场身体艺术的展示中想把所有的观众都变为自己的展览品,观众可以通过道具对她做任何事情,以此进行互动。她在展示大厅面向观众,跟前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七十多种道具,从口红、画笔小玩意到子弹、刀子、鞭子等。实验开始前,助手宣布无论这场展示结果如何,玛丽娜自己付全部责任。实验开始后,观众渐渐开始尝试,有人用画笔在她身上作画,有人用刀子划破她的衣服。十分钟过去后,玛丽娜的衣服被扒光,甚至有人用刀片划破她的手臂!就在道具都快被尝试完时,有一个男人举起了装有子弹的手枪,对准了玛丽娜的头部。这时候,玛丽娜终于忍受不住哭了出来,周围观众站出来制止了这个男人的行为。这场展示经历了将近5个小时“在看到那个男人用手枪对准我的脑袋时,我恐惧极了,我觉得我的生命到此为止了”。
这个实验说明:人在没有规范和正确指引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用承担责任时,人性往往总是朝向心理阴暗的那面扩散。
2、人种歧视实验
1968年,小学老师珍妮﹒艾勒特在美国一所小学中对38名儿童进行了实验。她把蓝眼睛和棕色眼睛作为区分两组不同特质的标准。实验开始后,首先是蓝眼睛的19名儿童为好孩子组,而另外19名棕色眼睛为坏孩子组;好孩子组可以优先享受午餐和玩具,而坏孩子组不仅没有优先权,更不能使用水池,也不许和蓝色眼睛的孩子玩,而且身上被做上了明显的标记。实验开始后,好孩子组的19名儿童明显的开始对棕色眼睛的孩子产生敌对性和一些攻击行为,语言上也由平时的称呼改为了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这是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这样做。第二天,实验组对调,结果依然如此,而且对调后的棕色眼睛组的孩子更有报复性!-朱广力13601674349在实验过程中,被判定为好孩子的一组在考试和智力水平上要明显的高。
实验结束后,珍妮向孩子们讲明了实验的目的以及希望他们懂得的道理。在这场考验人性的实验中,孩子们确实感受并理解了受人歧视的感觉,但是,在分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的攻击性也让人深思。
这个实验说明:当一个人的权威足够强大时,是能够左右人的思想的。如果领袖教人行善,他也许会成为释迦摩尼;当领袖教人邪恶时,他也会成为希特勒。
3、林格曼效应
林格曼效应也称为拉绳实验,是以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命名的。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这个实验却在某一种任务形式下证明了,人多反而力量小,是一种社会性逃逸的心理现象。
在对拉绳拔河这个运动中得知,随着不断增加的拉绳人数,每个人的力量也随之减少。在增加人数的同时,每个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尽力程度也就随之减少。所以,在一些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产生的围观群众多,而真正愿意上去帮忙的人很少,因为社会责任机制在这种心理效应下被削弱。与之相反的则是,如果有一个人主动出手,其他人也会一拥而上。事实上,这也是责任分散机制的心理,即有人和我一起承担风险。
所以,这个心理学的实验和人类自私的特性相呼应。在遇到危难时,人很难选择保护他人,牺牲自己。所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句十分应验的古话!这个效应被应用到了现代管理学上。在我们工作时,专人专岗、细化任务就成为了现代管理上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这三个实验证明的是:人性并不能用绝对的善恶来区分。不要专门考验人性,它经不起考验!
逆向激励效应-大马沉船事件当事人杨曜如说,“我觉得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这是一段人生经历,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更加坚韧坚持,好好走好人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