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真语,石真语讲师,石真语联系方式,石真语培训师-【讲师网】
石真语 2020年度中国100强讲师
总裁业绩导师、实战营销专家、老板心智模式研究导师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石真语: 影响中国培训30年的20个人物1.1
2016-01-20 8984
1. 彼得?德鲁克
没有谁能够超过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了。在中国,亦复如是。他将先前人们视熟视无睹然而又不辩究竟的企业活动提升为一门科学——管理学,从而成就了“大师中的大师”美誉。1954年,在其出版的《管理实践》中,德鲁克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被管理者们奉为圭臬。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德鲁克著作的译介,德鲁克思想风靡中国企业管理界,至今盛行不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21世纪的管理挑战》等, 从这些书中,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但对企业的根本使命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而且懂得了“人”、“知识工作者”的价值,并明白管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的象征,而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并应该成为管理者——只要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能对组织带来贡献。正是德鲁克的这些影响,中国的管理者才开始学会将目光从机器、厂房、资金等不可变资本转移到最关键——人力资本,逐渐回到管理的本质。
 
2. 彼得?圣吉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该书与随后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等书,使彼得?圣吉不仅登上了“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的宝座,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
在中国,建设学习型组织一度成为全民运动,创建“学习性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习型组织,如江淮汽车、莱芜钢铁、红星家具等,这些学习型组织至今依然是各方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跟彼得?德鲁克不同,彼得?圣吉的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更直接和更明显,他本人亦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倾注满腔热情,多次亲临中国传道授业,并深入一些企业,直接进行辅导。最近几年,为推广“系统思考”模式,他在中国的活动更加活跃。
 
3. 斯蒂芬?柯维
柯维领导才能中心的创始人。1989年,其著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在商界产生巨大影响。该书曾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籍排行榜之首,并占据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之久。目前,这本书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过亿册。2002年,《福布斯》将《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柯维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及同名标准课程。在许多国内企业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成为员工必修的培训课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创新”等七个习惯,成为追求高效的管理者自我修行准则。
 
4. 杰克?韦尔奇
前GE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被认为是GE历史上最优秀的总裁,也被誉为“世界第一CEO”。在担任GE首席执行官的20年间,他将通用电气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市赢率达4500亿美元。不久前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一个是‘通用’的斯隆,另一个则是韦尔奇。但俩人比起来,韦尔奇又略胜一筹。因为韦尔奇为21世纪的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对他推崇备至:“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杰克.韦尔奇及其自传《杰克.韦尔奇自传》对中国企业人影响颇大。他在GE所倡导的“不做第二,只做第一”、“无边界管理”等对中国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冲击。因为他的管理理念,使曾长期信奉“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盲目多元化的中国企业家开始学会企业管理也要做减法。
杰克.韦尔奇对中国企业家的另一个影响是促使他们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在GE ,他斥资上亿美元打造克劳顿维尔管理培训中心,并亲自为高管授课的案例,给中国企业家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克劳顿维尔管理培训中心是GE的心脏。许多中国企业家正是从韦尔奇那里获得灵感,纷纷效仿,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使得企业大学一度风靡中国企业。
杰克.韦尔奇关于“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而让没有能力的人滚蛋”、“对高级人才只要认为值得,付出绝不吝啬”、“任何行将员工的学习与晋升直接挂钩”等用人之道对中国企业家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 迈克尔?波特
作为战略管理领域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提出的“竞争战略的五力模型”(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和“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已经被视为战略管理领域的圭臬,波特本人也被称作“竞争战略之父”。
波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他26岁就拥有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的头衔,创造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教授的记录;32岁他又获得了哈佛商学院终身教职,并最终获任哈佛大学的“大学教授”之职(University 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波特是哈佛历史上第四位获此殊荣的人)。
波特对亚洲经济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一书中指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是政府战后政策不可避免的结果。波特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的前提下,列举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挑战,主张发挥竞争优势,融入国际贸易体制。
 
6. 吉姆?柯林斯
吉姆?科林斯说他自己是“一个见证伟大公司的人——见证它们如何成长,如何取得最好的业绩,如何完成从好公司到伟大公司的转变”。他的著作《从优秀到卓越》就是这一评价的典型例证。
柯林斯曾率领一支21人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史诗性的研究项目: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共1400多家)逐一分析,试图找寻出伟大公司的基因。5年之后,柯林斯发现以吉列、金佰利-克拉克、定国银行、菲利普?莫里斯为代表的18家公司,在15年的时间里,平均累积股票收益是大盘股指的6.9倍。是什么让这些公司如此成功?

“造钟,而不是造时”。通过仔细的对比分析,柯林斯相信自己最终找到了伟大公司的基因,“伟大的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打入市场;他们并非致力于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柯林斯的另一个发现是,“18家伟大的公司在总共长达1700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CEO来自于外部”。这一结论最终让中国企业逐渐从对“空降兵”的盲目崇拜中醒来,开始真正开始脚踏实地的把人才发展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为组织培养真正适合自身需求的“明日之星”。
 
7. 戴尔?卡内基
尽管成功学在中国的名声毁誉参半,但这并没有影响世人将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戴尔?卡内基视作20世纪影响巨大的心灵导师之一。
卡耐基的代表作《沟通的艺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光辉》等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的书架上永远都不乏问津者。他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开创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融演讲、推销和人际沟通等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影响巨大。《纽约时报》甚至对他做出过如下的评价:“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或许就是美国的象征。”包括约翰?肯尼迪在内的数位美国总统也深受卡内基的影响。肯尼迪曾评价卡耐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本书和一所学校,其真正价值是他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向往成功的年轻人。”
虽然卡内基的相关思想早在民国时期就被介绍到了中国,真正让卡内基及其成功学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的是一个叫做陈安之的台湾人。这位经常在宣传资料上被称作“华人成功训练导师”的成功学讲师至今仍是“机场评书”讲坛上的常客。成功学的另类风行让大众对其的理解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赞同者认为成功学可以给予人力量,让人振奋,是“心灵宝典”;反对者则指责一些“成功学培训”中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忽悠”了很多人。
 
8. 汤姆?彼得斯
《财富》杂志曾经声称“我们生活在一个汤姆?彼得斯的时代”。《商业周刊》则“无论你对汤姆?彼得斯的言论喜欢还是嫌恶,他都称得上是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优秀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天才。”
彼得斯主张管理者应该用疯狂的手段对付疯狂的世界。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疯狂的时代需要疯狂的组织。”
彼得斯颠覆了管理学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之前的管理学者们往往习惯于在媒体面前低调行事,将学问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彼得斯则习惯于利用媒体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地制造噱头。《经济学人》杂志曾经这样评价彼得斯的近作《重新想象》:“它大量地谈论管理思想的现状,它的外貌比内容更具冲击力。”
 
9. 亨利?明茨伯格
他是一位身上充满了悖论的大师,并因此获得了“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的头衔。
明茨伯格是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细心观察管理者在办公室的一举一动,发现杰出的管理者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快速对付危机而不是机械式的日常流程上,他因此对于目前商学院的MBA教育颇有微词。
明茨伯格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是:“MBA因为错误的原因用错误的方式教育错误的人。”他认为,受过MBA教育的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前额纹上骷髅和交叉骨头标志,下面再注明:“本人不能胜任管理工作。”
明茨伯格曾数次受邀来华举办讲座,并在华推广其管理课程。他认为:“MBA在中国起步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晚得多,完全可以从正确的道路开始。”
 
10. 迈克?哈默
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思想。1993年,他和詹姆斯?钱皮合著的《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一书出版,该书详细阐述了企业再造理论,在全球刮起一股企业再造的旋风。
汉默定义的“再造”是指:为了取得经营业绩的戏剧性提高,企业应该再造经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急剧地重新设计每项业务的核心流程。
企业再造深刻地改变了今天的商业世界。今天我们看到的ERP、CRM等软件大行其道,甚至IBM公司从一家计算机制造企业转变成为一家信息技术及咨询服务提供商,都是企业再造理论实践的结果。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武汉站 wh.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