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二:引入职业经理人体系
很多老板也许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要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过去从来也没有用职业经理人,生意不也照做吗?干嘛要花“大价钱”去请一些“不太听话”、“不好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呢?如果一个企业不想长大,也不想按照大企业的模式走向规范、走向成熟,就没有必要请职业经理人加盟,而在某个业务规模上维持现状。因为所有的决策和管理工作都由老板自己做,所以这样的公司运行速度快,决策简单,可以达到老板利益的最大化,一切尽在老板掌控之中。另外,如果老板自己在经营管理上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认为自己在某个规模以下完全可以掌控企业,也不需要请职业经理人帮忙。但是一旦企业家感到管理上吃力,或者精力不够用,或者公司运营上漏洞百出,就不得不求助于职业经理人了。
从本色演员到职业演员
但是,在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规划之前,是不可能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
因为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也没有目标分解后的战术,自然就没有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战术,也就不可能有监督约束机制。结果是“授权”就成了无法实现的口号,“执行”就成了企业的大问题,企业家不得不“事必躬亲”,什么事还得自己干。到头来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管理经验有限,很多好想法只能停留在脑子里或纸面上,而无法变成现实。
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家都是经营型人才,而不是管理型人才,他们凭着自己的热情、经验和奋斗精神打下了一片“天下”,但是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企业家来说,大多还停留在“本色演员”的阶段,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很难像“职业演员”那样及时调整自己,扮演好各种不同的“角色”。
用契约管理职业经理人
因此,经营型的企业家迫切需要请管理型人才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两者有机地结合,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可以说,选人用人是家族式中小民营企业家在战略规划完成之后的首要任务,因为有了明确的战略,就可以发现、寻找能理解并喜欢这些目标和战略的职业经理人。
当然,在聘用职业经理人之前应当设计好严谨的岗位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责任、工作目标,每项工作的具体考评标准,每项工作的考评时间和考评人(小组)等。这样双方不是仅靠“信任”,也不是靠“表决心”来维持关系,而是靠制度,靠“契约”,这样“丑话说在前头”比出了问题再争吵要好得多。换句话说,在聘用一个经理人时,就要想好他如果走的话会怎样,他能带走什么,不能带走什么,什么情况下会要求职业经理人离开,什么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可以“炒老板”。最后,对待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有足够的尊重,因为对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来说,尊重比金钱更重要,因为高级白领在经济上自立之后,更关心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就感,通过成就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如果老板还像以前对待蓝领工人那样对待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话,就难免出问题,令他们失望。
步骤三:健全经理人激励机制
企业花大钱把职业经理人请来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能让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奋斗,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干活,而不是为老板“打工”。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就留不住。
老板心态误区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服务于某个企业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舞台”,能否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水平,涉及到老板的心态问题:
一是老板认为我给了你那么多钱,你就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叫你干嘛你就干嘛,不管老板设定什么样的目标,你就努力去“执行”,这才叫“职业”。如是这样,就失去了聘用职业经理人的意义。
二是老板始终把握着决策权,不让职业经理人按照他们的理解去决策或参与决策,怕被职业经理人“架空”。如果老板没有这个胸怀,如果不相信职业经理人的操守,还是不请为好。
三是老板认为职业经理人来本企业的时间不长(与老板相比永远不够长),对行业不了解,自然就没有话语权,岂不知:职业经理人靠的就是“职业”二字吃饭,用的是自己过去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管理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些经验、知识和技能无论在什么行业,在什么企业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