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述
课程目的:使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六项机制”,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课程内容:涵盖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六个方面。
二、课程大纲
第一章:引言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六项机制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风险查找机制
危险源辨识制度: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制度,明确辨识职责、对象和范围、程序、方法等。
全面辨识:覆盖水利工程所有区域、场所、部位、工艺流程、设施、设备、工作面、岗位和参与人员,以及涉及的所有危险物品。
危险源清单:建立危险源清单,包括危险源名称、位置、类别、级别、风险等级、事故诱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和管控责任主体等。
动态更新:定期辨识并动态更新危险源清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章:风险研判机制
风险等级评价:依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进行风险等级评价。
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依据危险源类型、位置和风险等级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悬挂张贴。
上报风险评价和管控情况:定期上报风险评价和管控情况,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第四章: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做好防范措施。
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体系,实现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的双重保障。
预警响应:制定预警响应流程,确保在预警条件触发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第五章: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公告:设置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设置警示标志,进行风险告知。
风险分级管控:对工程施工、运行中的风险实施分级管控,明确管控措施和责任主体。
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排查治理责任,及时消除隐患。
第六章:风险处置机制
应急预案:制定并定期修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每个重大危险源都有专门的应对方案。
应急处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立即上报,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有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保障: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第七章:责任机制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每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安全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监管与执法: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加强对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第八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实践操作:组织学习者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课程总结与展望
总结课程学习内容和成果。
展望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以上课程大纲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六项机制”,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