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广播电视台任教播音主持若许年,高级班的学生毕业在即,书法、绘画、歌唱、琴艺等捉襟见肘,无以聊赠,唯有劝学,即兴诉说一段可能让学生们不知所言的劝学辞。
明代《增广贤文》说“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宋代朱熹《读书要三到》中提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关于劝学的名篇有很多,比如《孙权劝学》《荀子劝学》等。关于读书的名言不胜枚举,“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求功名利禄,不为以文会友,不图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能使我们成为鲁迅先生笔下一个真正高尚、纯粹和有道德的人。
读书,能使灵魂变得高尚。
读历史,与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出函谷关,在泰山封禅之后,又沿着渤海东行直达胶东半岛,秉烛夜谈;读唐诗,与贺知章把酒言欢,再品金龟换酒的写意洒脱;读宋词,感受苏东坡的横溢才华与李清照的婉约率性;读地理,与麦哲伦一起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读哲学,与黑格尔谈到为什么存在皆为合理;读乐谱,与贝多芬同沐欧洲的那一轮明月,感受天涯共此时的诗意;读书画,赏齐白石的虾、张大千的虎、徐悲鸿的马、苏东坡的破竹怪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活跃一下身体内尘封已久的艺术细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世俗的眼光只有眼前的苟且,高尚的灵魂才得以使“人间值得”。
读书,能使自我认同感更纯粹。
不可否认,文字看上去很美好,但现实也许是残酷的。美好的理想是毕加索、贺知章、白居易、周瑜、诸葛亮、林徽因,生前尽享天时、地利、人和,名扬千里;骨感的现实却使我们化身杜甫、李白、海子、王小波,努力一辈子,生前几乎岌岌无名,死后却万人敬仰;更悲惨的可能还会像梵高、尼采、白求恩、卡夫卡,死后很多年才被人想起……但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岁月苦短,我们又何必太在乎他人的眼光的?又何必摧眉折腰事权贵?
人生得意须尽欢,糖衣炮弹般的快乐源于物质,它们总是如烟花般转瞬即逝,这是趣味,但却是低级趣味!真正高级的快乐,一定源自精神的富足。精神的富足不意味着要去看很多晦涩难懂、个人毫无兴趣、且不能创造价值的形而上著作,更重要的是看自己有兴趣、能扩展视野、提升工作或生活或学习品质的书籍。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
安迪·沃霍尔曾发表了公开预言,“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爆红15分钟”,这似乎也成为矗立时代潮头的网红们的座右铭。未来之美,在于未知,无论我们是不是等到属于自己的15分钟,只要自己像太阳般拥有强大的能力,我们就能吸引自始至终环绕我们的行星。鲜花、掌声、荣誉和欢呼到底还是外在的,内在的丰腴,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如太平洋般,拥有无线的深度和无垠的广度。
读书,能使我们拥有更美好的品德。
陶渊明般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好,很多人认为高度和影响力不如孔孟,思想深度不及老庄;虽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可惜成王败寇……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很完美,盛唐贺知章最为幸福,难道他们没有犯一丝错误,没有过一点不开心?拥有气量和智慧,才能使现实变得美好,毕竟,好与不好,也只是一念之间。
丰腴的知识,使我们胸中有丘壑,因辩证思维而胸怀广阔。可以熟读《论语》《孟子》,也可以朗朗诵读陶渊明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可以赞叹刘邦凯旋而归《大风歌》的磅礴气势,也可以高歌项羽兵败后《垓下歌》的豪迈壮烈,可以感叹枯藤老树昏鸦,也能便引诗情到碧霄,最美好的场景还是白朴笔下的那段“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衫,白草红叶黄花”……
世事无常,更无绝对,热爱花草树木,欣赏牛马鸡羊,喜欢诗和远方,安于三餐四季,发掘每一个人的闪光之处,接受生命的平凡和不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品德。
广东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高级班的学生们,从教室走向主播台,从电视台走到领事馆,从口头播报到稿件撰写,从优秀走向卓越。深度思考力、系统构建力、表达逻辑力可视化提升,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为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共赴饕餮的视听盛宴,无惧变幻的镜头和舞台,让我们--一起向未来。